時間:2021-06-27
訪問量:0次
2012年《咬文嚼字》雜志發(fā)動廣大讀者“圍觀名家博客”。2月被圍觀的博主是郭敬明。圍觀的專家和讀者驚訝于郭敬明的人氣之旺,市場意識之強,但普遍認為他對語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?!兑慕雷帧分骶幒裸戣b對此引用了當年語文老師批改作文的一句批語:“遍地荊棘,叫樵父如何下手?”
真想不到,作為公眾人物的郭敬明,作為暢銷書作家的郭敬明,竟然是一個“錯別字大王”,被普遍認為對語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?!板e別字大王”讓作家情何以堪?雖然郭敬明不是教書先生,但他的書暢銷,也就是他會因此讓錯別字肆意流竄,這不是誤人子弟是什么?運用語言文字,各人有各人的風格或自由,但須遵守文字運用規(guī)范,不可想怎么說就怎么說,想怎么寫就怎么寫。然而,從郭敬明的博客看,他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低級差錯觸目可見,出盡自己的洋相。筆者非常不明白,一個連“戴”與“帶”、“副”與“幅”都分不清,連“蜉蝣撼樹”還是“蚍蜉撼樹”都不知道的郭敬明,怎么就成了傳播文化的作家了呢?
其實,郭敬明不是真的分不清“戴”與“帶”、“副”與“幅”,而是他對文字運用太過隨意,對文字缺乏應(yīng)有的敬畏之心。作為一名以文字為生存工具的作家,這是極不應(yīng)該的。漢字是我們老祖宗發(fā)明的,不只是具有悠久的歷史,漢字之美也為世界公認。漢字是一種文化,也是國學的重要內(nèi)容。然而,現(xiàn)在漢字之美越來越被忘記,“漢字之丑”卻越來越多,漢字成了“熟悉的陌生人”。作家竟是“錯別字大王”,無怪乎有人說內(nèi)地作家“有文學觀無文字觀”。熱播的電視劇對白中還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“你內(nèi)人”“我府上”,更是讓文化斯文掃地。作家也成“錯別字大王”,不只是作家的小事,更應(yīng)看成是一種不該有的文化現(xiàn)象。
敬畏文字是一種文化品德。以文字為謀生手段的人,自然應(yīng)敬畏文字。即使不以文字為生的人,也要敬畏文字,因為文字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國學。但是,現(xiàn)在錯別字隨處可見,不規(guī)范語言文字到處都是,甚至作家也成了“錯別字大王”,就像漂亮的臉蛋上抹了一塊黑,要多不舒服就有多不舒服。筆者沒有看過郭敬明的大作,但看了《咬文嚼字》發(fā)布的“咬嚼報告”,更提不起閱讀欲望。盡管出書需要編輯的多次審讀,錯別字會大大減少,但難免有查不出來的“視覺污染”。筆者以為,我們都該敬畏文字,特別是為文者更該敬畏文字,隨意戲弄文字,就是在褻瀆文字。為文而不敬畏文字,是文化品德的缺失。郭敬明等作家應(yīng)補上敬畏文字這一課。